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职业教育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职如何作为

【知与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如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展现应有作为,是高职院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新征程,必须读懂、弄通、做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全社会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完善和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院校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员工培训跨界融合,将企业弘扬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良好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努力打造一支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精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如何更好立足本来,面向未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精准服务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给我们指引了方向,设定了目标,也给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从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而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上,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是目标,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要求我们在贯彻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制度设计,将自上而下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项目带动、探索实践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因应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动态调整学校专业布局和专业设置,有效激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协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企合作课程项目服务,这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和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治校,应作为高职院校内部办学治校的基本方略。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要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精神的同时,重点聚焦在为学生提供足够多适合职业教育的优质课程教育服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目标,静心等待学生进步提升;教师要在校园里用心陪伴学生、与学生互动成长;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并相信学生对未来的理解和对未来责任的担当。学校要全面加强专业建设,有效促进专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时地支撑和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内在需要。
为此,我们认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正是高职院校做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载体。课程质量支      撑学生核心能力提升,课程质量决定学校未来。要构建和实施各类课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足够多、好吃、有营养的课程,持续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就是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和社会适应力,让毕业就业的学生成为有匠心、有职业尊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发布于:2018-04-02

上一篇:职业教育的“共享”之路(教育眼)

下一篇:强大职业教育破解“技工荒”

-->